摘要:撰文 / 郑亚红 唐煜编辑 / 张硕10月24日是中国程序员日。这个节日是谁发明的?一个程序员开玩笑说,这是产品经理发明的,因为程序员总是在抱怨,就发明个节日堵住你们的嘴。网络上调侃,2020年对于程序员就更是特殊的一年了,因为“2020-...
撰文 / 郑亚红 唐煜
编辑 / 张硕
10月24日是中国程序员日。这个节日是谁发明的?一个程序员开玩笑说,这是产品经理发明的,因为程序员总是在抱怨,就发明个节日堵住你们的嘴。
网络上调侃,2020年对于程序员就更是特殊的一年了,因为“2020-1024=996”。
图/视觉中国
互联网浪潮到来以后,钢筋水泥的世界也逐渐离不开成千上万行代码的不停息运行。当程序员从一种新兴的职业,变成一种完全大众化的职业后,不同分野也就产生。
我们与四位正在经历不同人生阶段的程序员聊了聊。他们有人刚辞去制造业的工作,转做程序员两个月;有的被疫情影响,暂时放弃美国留学,回到国内大厂实习;也有的正处在人生爬坡阶段,试图寻求家庭事业的平衡;还有的成功入驻湾区,达成了自己目前的理想状态。
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众不同,也来之不易。他们的2020经历,也藏着一些关于这个职业的秘密。
01
小辉,24岁,刚转行做程序员2个月
“这份工作让我觉得有奔头”
我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,真的找了编程的工作,成了一个程序员。
毕业后我先是到一家知名制造业品牌的工厂做项目管理,主要是负责一些自动化更换方案的提出和维护。这个工作看上去是管理,但有时候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文员,一直不停写各种文案、策划。
图/视觉中国
工作两年下来非常迷茫。这项工作对技术的要求很低,我一直最担心出来以后到下一家公司能去干什么,也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,感觉这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做的工作。
我当时太想学新东西了,工资也能看到头,而且我们加班不比互联网轻。早上八点半上班,下午五点半下班,但下班了没人走,大家默认待到八点,也默认把很多会议放在六七点,节假日也很少会休完整的,多少会“阉割”几天。
离职的问题思考了很久,但一直没想好要做什么。
去年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说他去做程序员了。他学了半年,出来找到一个月薪8000元的工作。他跟我说程序员很好找工作,他们班里有同学工作两三年能达到月薪两万,也有年薪现在四五十万的。然后他把一个免费试听的视频推给我,我就看了一晚上。
我之前接触过编程,本身有点兴趣吧,看完我就决定要报课学习。
现在已经记不清具体学习的过程了,但真的很懵。虽然以前工作也接触过一点编程,但是真要当一门手艺去学还是挺难的。我们是在线上学,每周三节课,老师讲的很快,我一般直播听完之后,还要再把视频看一遍,有时候熬夜熬到两三点,第二天还要爬起来回厂里上班。后来这样学了三个月后,因为精力实在顾不过来,我就辞职了,待业在家学。
我觉得培训班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吧,但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确实要求不能说自己是培训班出来的,要说自学的。因为程序员圈子很鄙视培训班,他们觉得自学才是最牛的。我找工作时就一律说我自学了一年,这也是我面试唯一撒的谎。
工作找的很痛苦。我是从石家庄去上海投奔的大学室友。他很够义气,让我跟他挤在一间出租房里,那个房子住了六户,他白天去上班,我就在屋里背面试题。背HTTP协议、TCP三次握手、四次挥手、JS一堆语法、this指向,还默默巩固了下Vue、React(一种前端编程框架)。
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背啥,很焦虑,我觉得我其实并不懂啊,就算我背好了,进公司了,真的能工作吗?但培训班老师和同学都说了,先不管必须要背,这体现你的基础是不是扎实。在出租屋里焦虑地背了两个星期吧,做好心理建设,我才开始投简历。
先开始我每天只投几份,发现没人理我,有人告诉我不要挑,要海投。最后我投了快700份简历,只有十几家公司联系我面试,几乎都是二十个员工的小公司。有两家公司跟我聊了超过1个小时,两家公司聊了半小时,剩下大部分公司见面十分钟就让我走了。他们说我没有工作经验,不符合要求。
其实是很难受的。我坐地铁花了两个小时过来面试,只待了不到10分钟就走了,在地铁上心里翻江倒海,感觉是不是自己选错方向了,是不是被骗了。
找了一个多月的时候,我有点后悔,觉得自己之前的工作虽然无聊,但起码能干下去,面试程序员根本没人要我。家里也给我很大压力,我着急,我妈更着急,每次我妈电话都说找不到工作赶快回家。我那时候跟我妹发信息说,我要找不到工作就不给家里打电话了。
找了两个月的时候终于拿到了offer,就是其中跟我聊了超过1个小时的那个面试。
当时已经弹尽粮绝,我房租没用钱,但是两万五给了培训班,又失业半年,积蓄已经花干净,我没挑,也没谈价钱,人家愿意要,我就很感激了。工资是7500元每月,算是转行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水平,不算高但我觉得也还行。
刚签完合同我就被外派到苏州,不过幸好公司提供住宿,每天还有餐补,不然真要在上海租房押一付三,我可能就跪了。
真正工作的时候还是没有底的。上次我做一个表格,要做一个去重的功能,我就先用了筛选判断,后来发现不行,然后我就上网查,查出来的方法也不对。那时候已经花了一个多小时,我感觉自己要崩溃了,又特别紧张,做了心理斗争后就去问了同事,同事告诉我之后,我才发现那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。
新工作快两个月了,也摸出了点门道。刚上班那几天我是从来不敢早走,只有第二个星期的时候,有次我确实有点急事,七点多就走了,那时候带我的领导都还没走。结果第二天,老板过来苏州,后来跟我谈话时候说我进度慢,要我加把劲儿。
其实那时我适应代码后,刚写完第一个需求,本来整个人是很激动的,但老板的话有点给我浇了冷水,我就觉得自己可能还是很“菜”。后来我跟我高中同学聊天,他跟我说,你错就错在比领导走得早,接下来你天天最后一个走,好好听话干活。
这是他总结出来的程序员生存指南吧。我觉得有道理,我是新人嘛,还没工作经验,就是得勤快点儿态度好点儿。后来我每天都待到最后一波走,领导确实对我也缓和了很多,他觉得起码我很努力。
我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,知道自己在干嘛,也明确了自己的技术方向,没那么迷茫了。我现在每晚回去都会学点东西,有时候是看书,虽然有的书翻开还看不懂,但打算好好补一下计算机基础知识;有时候是去B站看大佬写代码,熟悉一下行业精英都在干嘛。虽然我不一定能达到未来年薪四五十万,但是达到一半也行啊,这份工作让我觉得有奔头。
我打算在这干一年吧,一年后有经验了工作会好找很多。虽然我之前投了快700份简历,但其实也说明这个行业是一直需要人的,这是有希望的信号吧。以前我在制造业的时候,不知道出来能干啥,现在我知道我以后出来就是程序员。
02
小刘,30岁,湾区大厂程序员
“程序员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工作,让我们这种没有家庭背景的人,也能改变自己的人生”
其实我的2020年很平静。就我自己身边来看,在湾区纯互联网大厂的人基本没人经历被动失业,很多大厂还在扩招,甚至我听说TikTok在7月、8月时还在招人。不过靠实体经济的那类公司,比如Airbnb这种确实有裁员。
图/视觉中国
刚毕业确实不好找工作,特别是刚毕业的美国留学生就更难了。我跟几个也在湾区的朋友办了个自媒体,为华人留学、工作、技术提供一些帮助。有个女孩最近跟我咨询,她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找了好几个月工作找不到,每晚焦虑得睡不着,纠结到底要不要回国,感情上她是不想回的。
因为一旦你在湾区找到工作,就会活得很爽。这也是我来美国的目的,我就是只把程序员当做一个普通工作,我不想说我要实现多高的技术追求,要坐上公司高层。我只是想靠这个职业活得舒服一点。
一般硕士应届毕业生进入湾区一家大厂,可以拿到15万美元的年薪,好一点的比如谷歌、Facebook可以直接给到20万美元。而且网上说湾区的房价也是比较夸张,虽然湾区是全美国房价最高的地方,但对于大厂程序员没那么难以负担。比较好的地方差不多100万到130万美元可以买一栋别墅,如果家里两个人是程序员,工作几年就能买得起。
大家都关心的是华人在湾区职位能做到多高,说实话确实很难往上走。
华人英语不好,而且也不够抱团,所以晋升是很难的,基本上被印度人给堵住。但对我来说,我就是想做一个写代码的程序员,做点自己的副业,有自己的爱好,休假能出去旅游,这就是我想要的。
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。我有朋友在国内,已经做到大厂的架构师了,年薪百万元,他是想要往上更好,所以他选择留在国内。我也在国内工作过一两年,在北京西二旗,年薪二十多万元,每天都在被追着跑,不想一直这样生活下去,我不是那种特别“抗造”的人。
来美国的同学我认识的大部分在这方面想的很明白,他的定位就是做一个程序员,我在美国可以做一辈子。像我之前在的公司,经常就会看到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上班,他们是没有35岁危机的,不是说你到某个年龄一定往上爬才能留下来,才是合格的。而且我面试的所有公司对年龄都是保密的,他们只根据你学历和工作经验推测你年龄,绝对不会因为你太老了而开除你或者不录用你。
这一年来唯一比较奇怪的是,我已经在家办公7个月了,所以基本上是早上10点起床,晚上一两点才睡。而且这不是一两个月,而是一直到明年7月甚至更久都是这样。所以美国现在是非常隔离的一种情况,大家每个人住在自己的小别墅里,出门就开车,我基本上已经有六七个月没有见过我任何一个同事,以及我的好朋友,我就是跟我女朋友待在一起。
怎么保证长时间居家工作的同时保证效率,我们是经理让你自己定个时间,比如你定一天,他会给你两天时间,但其实那个工作可能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完。在这种很充裕的工作模式下,其实在家完成工作真的不难。
我最大的感受可能还是资源的问题。资源充足,大家就不会赶,也不会产生恶意竞争。但是湾区有没有办公室政治?一定是有的,只不过我们华人大部分还没达到争夺资源的位置,就感受不到。
我有时候睁开眼出门,很容易觉得自己跟在国内没啥两样。湾区最多的就是印度人和中国人,工位上转一圈,除了经理可能是白人外,其他都是印度和中国人。而且湾区还有那种都是中国人买的小区,还有很多中国超市。所以如果是去到美国其他地方,可能要担心文化融入问题,但在湾区这个问题不大。
前两个月我收到了好几个人的咨询,大家可能主要的点还是国内996太累,像咨询我的一个人是阿里的,年薪五十多万,其实也算很不错的了。但是国内对996的这种默认,还是让很多人想要逃离。
程序员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工作,它让我们这种没有家庭背景的人,也能改变自己的人生,我就是一个例子吧,我很感谢这个职业。
03
小关,33岁,某公司程序员
“在这行,‘踏实’不是一个好品格”
10月24日这天刚好是我农历生日,可以说我在命里就是程序员了。
当了5年的码农,今年对我来说是很艰难的一年,去年底我被一家在线教育公司裁员后,因为照顾家人又碰上疫情,在家待业了将近半年,虽然靠着补偿金生活没有太大压力,但是妻子也是干这行的,她说我要是再不上手工作,可能就捡不起来了。那种压力促使我开始去想下一步。
图/视觉中国
当然我再也不相信风口这东西了。创业型公司各有各的奇葩,之前天天加班到很晚,天天担惊受怕,天天微信响个不停,吃饭时候开会,下班后开会,午休大声讨论问题,半夜三更给你发微信,周末给你打电话,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和距离概念。还是得去大点的公司,钱少点也好。
其实找工作之前是不焦虑的,因为知道自己总能找到工作,最焦虑的是,稍微看一点书以为自己都会了,结果面试的时候发现其实各种知识点都不会,那时候打击还挺大的。
今年我面试的第一家是一家教育公司,一上来别人就问:“歇了这么久你都干嘛去了?”我只好说在做一个线下的少儿编程培训,虽然开发的图形化编程并不是真的代码,但这也算是没有脱离行业。聊了几句后,面试官就在牛客网上给我出了一道题,在上面写代码可以同步到面试官那边。
好几个月没写代码了,加上我的电脑本来也不太好,那感觉就跟大一时学C语言是一样的,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会,像刚入职的。即使工作了好几年,我也不是说什么代码都记得,有时候就是工作需要时百度搜索一下粘贴过来,但是笔试时根本不让你搜,还有视频监控,我都知道那些代码具体在哪一页、哪一行,一点开粘贴过来就行,但就是不可以,那感觉太难受了。
这次之后,我就决定采取题海战术,前期找了大量小公司来练手,最多的时候一天在家面了四五家,像美团我就面试了十几个部门,阿里就比较特别,一个部门捞了你的简历之后,其他部门就不能再捞了。一个月下来,我面了大概五六十家公司,面试的时候我就注意听,记下他们都问了什么,再去查、去背。
面试这件事真是门玄学。一面之后,一家大厂把我的简历捞起来了,又问了同样的问题,之前我给悄悄录下来了,在他打电话前,我还特意复习了,后来这道题也给写出来了。面试官还问:“你知道我为啥把你捞起来吗?我觉得你还行,咱俩是老乡,还是一个学校的。”我心想这回没问题了吧。结果他又吹毛求疵地说:“这道题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解法,你为啥不用呢?”
感觉终于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,后面还有第八十二难等着你。
命运这东西太难琢磨了,有家公司当时的面试官脾气特别冲,觉得我各种不行,当时我真是强忍着没有怼回去,心想之后再也不面了。没想到几天后又找到了我,钱给得也多,出乎意料。
当时给offer的还有我的上上家公司,一家电商物流企业,当时他们想找我去另一个部门,职级比以前高一级,工资是以前的一倍,看到这个待遇,当时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崩塌了。之前我在里面辛辛苦苦干了四年,每两年才能升一级,涨薪也只有10%,结果出来半年啥事没干,换个部门就职级跳了,工资涨了这么多,还不用死乞白赖地去竞争晋升的名额。
所以在这行“踏实”就不是一个好品格,行业太浮躁了,每个人都在跳来跳去,因为只有靠跳槽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。
再过几年我就35岁了,我也在思考职业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办。
去年有次参加公司的团建让我向上走的愿望破灭了一大半,敬酒这种就不说了,饭桌上有些人疯狂地夸领导,把所有的形容词都用上了,我在旁边就纳闷儿,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、毫不脸红地说出那些话的?那一刻我就有种想法,等到35岁就不干了,找个小地方当老师挣点钱算了。
但人总是不可能免俗的,虽然当老师也能挣点小钱,但是和别人比的话,这种挫败感还是挺强的,也达不到周围人对你的期待。等小孩长大,用到钱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。
后来我就想,算了,喝酒谁不会,拍马屁谁不会,能往上走还是往上走。而且说实话心里还是有一点不甘心,毕竟我才30多岁,如果这样感觉自己就白活了。
但现在我不想委屈自己,还是希望过得舒服些。
有一次我发现领导跟我坐了一趟班车,一趟地铁,而且都去了同一个地方骑单车,我故意等他走了我再过去,我知道这种状态不好,跟领导交流多一些有时候确实有利于往上走,但有的时候又说服不了自己。如果以后养小孩的压力大了,可能这种向上的动力会更强烈些。
现在公司有时候会安排班车,路上肯定会更暖和更舒服一些,但我宁愿自己一块多钱骑个单车去上班,不用跟很多人坐在一起,也不用跟谁打招呼。一个人路上吹着风,我觉得这才是生活。
04
白笛,90后,某大厂实习生
“这个工作会让我有一种拥有一技之长的稳定感”
如果不是因为疫情,现在我应该在一家新加坡公司实习,做软件工程师,明年1月再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读研究生。一切本来是很完美的。
图/视觉中国
没想到今年4月实习突然被取消了,那时候在国外再找实习也不太现实,我就只能回国。同时签证办理也一直没有确定时间。我本科还是北航的,是美国实体清单上排名第一的高校,签证也可能会被check(进一步审核)。即使能去到那边,美国的疫情也很严重,现在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,先在目前的公司实习,同时也在考虑其他公司的offer。
美国现在出台了一条法律,如果想在美国毕业之后有工作签证的话,必须要在美国实地待满两个学期。我是很希望在美国工作的,所以也不会选择上网课。
想去美国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向往这个国家,主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。想到湾区过一种有阳光沙滩、节奏更慢一点的生活。
国内互联网行业确实发展得非常快,但对于我们这些从业者来说,这个行业还没有进入到一个特别健康和良性的发展阶段,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没有保障。
比如我们去团建,花的是自己的年假,公司再给你一点微薄的补助。但据我了解,在湾区,很多大公司都是带薪团建的,至少不会让你花自己的年假。而且互联网公司的权力受到的约束也会更大一些,如果被裁员法律上也会相对有保障。
当然据我了解,美国华人工程师的天花板的确是存在的,虽然进大公司后就能拿到美国中产阶级偏上的收入,但之后向上晋升会很难,不过内部会有相对规范的制度去保障之后的职业发展。
选程序员这条路之前,我做过金融相关的工作、当过托福补课老师、也在一家科技媒体当过记者,但如果可以的话,我特别想当一个修表师傅,享受那种做手工的快感。可既然接受了这样的教育,就不可能当一个理想主义者,何况外部的诱惑也非常多。
程序员这个工作会让我有一种拥有一技之长的稳定感。它有一定的门槛,是一项比较稀缺的硬性技能,要求人聪明、努力、受过良好的训练,并且愿意长时间不停歇地研究、探索,不是随便某个专业的大学生都能做的。
这个行业给出的薪资也相对高。比如有的程序员硕士毕业就能拿到六七十万元的年薪,听起来是很不合理的,但细想这其中也有合理的因素,互联网行业处在一个疯狂扩张的阶段,像电商直播这种新的领域出来之后,人才的缺口非常大。即使今日头条海外业务受到那么大的打击,今年他们也在疯狂扩招,所以程序员薪资被炒得这么高。
在招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样。比如有的创业公司给不了那么多的薪酬就给期权,大公司就觉得这些公司是在用期权骗年轻人,不过会用一笔签字费来吸引人才。
在这家大厂实习,其实我们不算真的“996”,每天还能有午休的时间,也有双休,工作强度没有高到难以接受的程度,但这种环境确实会让我比较焦虑。在一个高收入的行业,每天就会思考为什么别人要给你这么多钱,然后自己就会不自觉地被裹挟进“996”的氛围里。
另外在国内,35岁都被视作程序员的一个天花板。有时候我觉得这其中有合理之处,现在技术发展得这么快,前几年大家觉得计算机视觉是一个大的机会,也诞生了AI四小龙这些公司,当大家以为这波技术发展已经平息的时候,BERT模型又把NLP(自然语言处理)向前推进了一大步。
在这个知识疯狂更新迭代、毕业生受的教育也在越来越好的时代,很多老工程师更多是专注于自己眼前的这部分工作,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,可能之后确实就比不过年轻人了。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想,等我35岁时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。
在国外读书这一年对我影响挺大的。北航算是国内计算机很不错的学校了,但跟CMU(卡内基梅隆大学)比起来,我觉得国内计算机方面的教育水平可能要比国外落后10~20年,比如一个在国外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技术,在国内还是老师口中的一个新兴知识点。但CMU会有一堂专门的课来让我们学习,也会开发非常好的课程基础设施,学校也会花钱给我们配助教,课程质量对比很强烈。虽然国内教育发展很快,但是离顶尖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。
在CMU学习压力确实比北航大很多,最忙的时候我都是在学校睡觉的,太困了就在沙发上睡四五个小时,醒来继续学。但一年下来,整个人的成长确实会有质的提升。所以面试的过程中,面试官看中的也不是我的什么名校光环,认可的还是我对技术的认识,还有受到的这种训练。
所以如果一切顺利,我现在还是更想到美国继续读研究生。
(应采访对象要求,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